生态环境部8月26日发布《生态环境部启动“千里眼计划”全面开展热点网格监管工作》公告。公告称,为提高重点区域环境监管效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态环境部启动“千里眼计划”,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 26”城市(以下简称“2 26”城市)全行政区域按照3千米×3千米划分网格,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筛选出pm2.5年均浓度较高的3600个网格作为热点网格,进行重点监管。经过一年多的试点,现已在 “2 26”城市全面开展,取得较好成效。 生态环境部每月将各城市pm2.5月均浓度最高、同比去年pm2.5浓度改善情况最差以及环比上月改善情况最差的三类热点网格作为预警网格向社会公开,要求各城市针对预警网格加大监管力度,组织开展涉气污染源排查和问题整改。对1年内连续3次被预警或累计6次被预警的热点网格,生态环境部将采取公开通报、派驻工作组和公开约谈网格所在县(区、市)政府负责人等措施,督促地方解决问题、改善环境。 据生态环境部环境监察局副局长赵群英介绍,为确保“千里眼计划”取得实效,生态环境部于2017年在河北省沧州市启动了热点网格监管试点。针对落在沧州市的126个热点网格,当地逐网格设立网格长和专职网格监督员,全面排查出涉气污染源企业6325家、锅炉4143台,发现各类环境问题7760个。由网格长针对问题组织制定整改方案,网格监督员日常巡查督促落实。试点以来,沧州市pm2.5平均浓度显著下降;其间,热点网格还广泛应用于2017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逐步扩大“千里眼计划”实施范围:2018年10月前实施范围为“2 26”城市;10月起增加汾渭平原11城市;2019年2月起增加长三角地区41城市,从而实现对重点区域的热点网格监管全覆盖。 此外,生态环境部还将研究通过地面监测微站和移动式监测设备(车载式或便携式)等技术手段,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理念,探索构建“热点网格 地面监测微站 移动式监测设备”的工作模式,不断深入实施“千里眼计划”,细化执法监管区域,精密监控pm2.5等污染物质的浓度变化和异常时段,进一步提升热点网格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的针对性和精准性,提高大气污染监管水平,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